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具体看,当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就业政策有待完善。第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有待加强。 第三,全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要有所改变。第四,大学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除了有上面几方面的原因外,也与全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不无关系。近年来,我国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庞大。大规模的新成长劳动年龄人口自然递增,必然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
但如果较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降低人们参加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大学生思想处于不成熟阶段,又多集中在城市,长期不能就业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希望全体在校大学生能利用大学四年的时光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