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5年度拟招博士后信息
流动站 | 所属学院 | 联系方式 | 招聘计划 |
水利工程 | 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0471-4309313 | 4 |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471-4309313
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于2019年获批设立。水利工程学科由清华大学等学校的教师与优秀毕业生于1958年支边高起点创建,2000~2006年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先后获批,2008年获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03年、2012年在农业工程学科下自设农业水工建筑物、农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二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获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水利工程学科为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有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3个二级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分别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学科依托学院的8个本科专业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均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为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
流动站有博士生导师26人,有国务院特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A类项目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等8人次;有自治区草原英才领军人才、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草原英才等25人次。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等5个荣誉。
流动站有旱区水工程生态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与教育部创新团队“寒旱区水文过程与环境生态效应”、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水文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寒旱区水文科学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湖湿地修复技术、高效节水技术装备与水土环境效应”、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北方旱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土环境效应、农业节水技术与水土环境效应、盐渍化灌区水盐运移机理与盐碱障碍生态调控技术、河湖湿地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文过程及其调控技术、生态水文与环境遥感研究与应用、水利生态与农牧业遥感研究与应用”等平台团队23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平台体系,全面支撑流动站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提升,全面服务流动站科学研究工作。
流动站近5年,主持在研或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49项,经费2.5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课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重点国合1项、青年地区面上项目7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6项,经费1.01亿元,其中: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项目5项、课题7项,内蒙古科技计划重点项目6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杰出青年培育基金3项、其他67项,自治区科技创新研发推广类23项。发表论文10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高水平论文4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2项,出版专著34部、教材17部,参编标准21项。获科技奖励20项,其中省级自然科学、教学成果等一、二等奖10项。
流动站立足内蒙古,面向寒旱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自治区“五大任务”需求,在生态水文过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气候与环境变化、农业节水-控盐-减污、河湖湿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黄河冰水沙输移与防凌减灾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实施成果转化,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自治区“五大任务”。承担第二十届中国水论坛等4次学术会议、蒙古国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培训,积极开展水法宣传和科普工作。
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条件好,为博士后科研人员提供必需的科研条件、科研经费、工作室和相关实验条件,并根据科研成果产出水平提供奖励。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基本生活保障,包括工资、生活补助、协助安排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等。欢迎符合条件的博士进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