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旱区水工程生态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工作,4月13日下午,学校在西校区书仲会议室召开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发展方向,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实验室高质量建设。会议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齐景伟主持。
齐景伟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和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成果。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申烨华教授强调了国家对实验室的战略定位,介绍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架构,并对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邓铭江院士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积极响应国家科研战略,聚焦旱区水工程生态环境前沿问题,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二是要树立智能化建设典范,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打造旱区科研创新高地;三是要助力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他建议自治区科技厅出台专项政策,加强校校、校企、校研协同,着力构建我国旱区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王超院士强调,实验室建设需要多方协作,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不断提升实验室科研攻关能力。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于潍表示,科技厅将在资金支持、平台项目等方面全力支撑实验室建设,并对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予以回应。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刘廷玺教授详细汇报了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实验室运行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撑需求。
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王沛芳教授围绕实验室人才梯队建设、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支撑西北旱区水利工程建设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实验室成员代表、学校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段利民、李仙岳和沙漠治理学院杨光就实验室建设现状、人员构成、推进落实等作了专题发言。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西安理工大学和学校科技处、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沙漠治理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实验室骨干成员参加推进会。
据了解,旱区水工程生态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由西安理工大学、新疆水利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农业大学三家单位联合重组,于2025年1月正式获批。实验室研究旱区水工程与生态环境互馈机制,提出水工程建设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方法,促进重大水工程建成发挥作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是实现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础,是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







